日韩美Av大片黄色一级在线|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电影|久久香蕉视频了免费的看|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

首頁 - 資訊中心 - 政策法規(guī)

資訊中心

政策法規(guī)

新《進出口稅則》新在哪里

2007-03-03

       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決定,2007年版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》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。新《稅則》與老版相比有重大調整。與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每年一次的常規(guī)稅率調整不同,這是2002年以來的又一次較大幅度、較大范圍的調整,社會各界特別是進出口企業(yè)對此非常關注。為了解此次新《稅則》調整變化的情況,記者采訪了海關總署關稅征管司負責人。

       記者:新《稅則》實施的背景是什么?

       負責人:我國是《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公約》的締約國。為了適應國際貿易及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,世界海關組織(WCO)每4年至6年對《協調制度》進行一次修訂。此次改版是在2002年版《協調制度》基礎上修訂的,2007年1月1日起在各締約方執(zhí)行,我國因此以《協調制度》為基礎對2006年《稅則》作了重大的調整。

       記者:實施新《稅則》有何意義和作用?

       負責人:近年來,我國進出口貿易飛速發(fā)展,2006年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值突破18000億美元,進出口貿易量位居世界第三位。作為貿易大國實施新《稅則》,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:一是履行國際公約的義務,為我國企業(yè)參與國際競爭,實施貿易便利化提供便利;二是有效配合和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措施;三是有效落實國家進出口關稅政策及貿易管制措施,提供支持和保障。

       記者:新《稅則》與2006年《稅則》有何不同?

       負責人:與2006年《稅則》相比,新《稅則》最顯著的特點是,新《稅則》調整共涉及1600個本國8位稅號的變化,占全部8位稅號的20%以上,主要涉及機電產品、化工產品、紡織品、木制品、賤金屬及合金5大類,是近十年來我國進出口稅則最大的一次調整。

       記者:此次《稅則》轉換后稅率發(fā)生了哪些變化?

       負責人:在進口關稅調整方面:

       (一)降低“進口稅則”中聚乙烯等44個稅目的最惠國稅率;對9個非全稅目信息技術產品繼續(xù)實行海關核查管理;對小麥等8類45個稅目的商品實行關稅配額管理,對尿素、復合肥、磷酸氫二銨三種化肥的配額稅率執(zhí)行1%的稅率,對配額外進口的一定數量棉花實行6%—40%滑準稅;對感光材料等55種商品實行從量稅、復合稅。

       (二)對棉花采摘機等部分進口商品實行暫定稅率。

       (三)根據我國與有關國家或地區(qū)簽署的貿易或關稅優(yōu)惠協定,實施協定稅率:對原產于韓國、印度、斯里蘭卡、孟加拉和老撾的部分商品實行“亞太貿易協定”協定稅率;對原產于文萊、印尼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泰國、菲律賓、越南、緬甸、老撾和柬埔寨的部分商品實施中國—東盟自由貿易區(qū)協定稅率;對原產于智利的部分商品實施“中國—智利自由貿易協定”協定稅率;對原產于巴基斯坦的部分商品實施中國—巴基斯坦自貿區(qū)“早期收獲”協定稅率。對原產于中國香港的已完成原產地標準核準的產品實施零關稅;對原產于中國澳門的已完成原產地標準核準的產品實施零關稅。

       (四)根據我國與有關國家或地區(qū)簽署的貿易或關稅優(yōu)惠協定以及國務院有關決定,實施特惠稅率:對原產于老撾、柬埔寨和緬甸的部分產品實施特惠稅率;對原產于老撾和孟加拉的部分產品實施特惠稅率;對原產于安哥拉、貝寧、布隆迪、佛得角、中非、科摩羅聯盟、民主剛果、吉布提、厄立特里亞國、埃塞俄比亞、幾內亞、幾內亞比紹、萊索托、利比里亞、馬達加斯加、馬里、毛里塔尼亞、莫桑比克、尼日爾、盧旺達、塞內加爾、塞拉利昂、蘇丹、坦桑尼亞、多哥、烏干達、贊比亞和赤道幾內亞28個非洲最不發(fā)達國家的部分商品實施特惠稅率;對原產于也門、馬爾代夫、薩摩亞、瓦努阿圖、阿富汗5個最不發(fā)達國家的部分商品實施特惠稅率。

在出口關稅調整方面,對鋼坯等部分出口商品實行暫定稅率,其中對一般貿易和邊境小額貿易出口尿素征收季節(jié)性暫定稅率。

       記者:我國的新《稅則》是如何轉換和制定的?

       負責人:2005年1月,世界海關組織正式發(fā)布了2007年版《協調制度》,海關總署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授權,在2005年4月組成全國海關及相關方面的專家組成工作組,全面開展2007年《稅則》轉換工作。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在2006年《稅則》基礎上,根據我國的關稅政策及經濟政策制定了2007年《稅則》。

       記者:新《稅則》的出臺對進出口企業(yè)有何影響?

       負責人:由于新《稅則》與2006年《稅則》相比有1600多個稅號發(fā)生改變,對跨年度使用的加工貿易手冊、減免稅證明、許可證的通關等會產生一定的影響。

       記者:為保證新《稅則》順利實施,海關做了哪些準備工作?

       負責人:海關總署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準備工作:一是對全國海關進行了集中培訓;二是海關總署組織參與稅則轉換的專家對全國部分進出口企業(yè)進行了4次培訓,累計1000多人參訓,各直屬海關也針對所在關區(qū)的實際情況,對進出口企業(yè)負責人和報關員進行了培訓。2007年稅則轉換已經引起了海關內部和社會的普遍關注,一些海關和企業(yè)已經進行了實施前的應對工作。

       記者:海關如何解決企業(yè)通關上遇到的問題?

       負責人:為確保新《稅則》的有效實施,防止因稅則轉換而影響正常進出口貨物的通關和海關執(zhí)法,海關總署采取如下措施確保進出口貨物通關不受影響:成立應急工作組并制定針對跨年度加工貿易手冊、減免稅證明、貿易管制許可證等貨物通關的應急預案,隨時解決全國海關在通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;設立咨詢熱線電話,接受因稅則轉換在商品歸類方面出現問題的咨詢(海關總署關稅司010—65194784,天津規(guī)類分中心022—65205959,大連規(guī)類分中心0411—82515585,上海規(guī)類分中心021—68890415,廣州規(guī)類分中心020—81102450);各直屬海關成立應急機制,及時研究解決關區(qū)內通關及執(zhí)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;及時對通關系統(tǒng)的參數進行維護,確保通關系統(tǒng)正常運行。

       記者:本次世界海關組織《協調制度》

       轉版,除關稅政策以外,還有哪些影響?

       負責人:《協調制度》是由世界海關組織編制的國際貿易標準商品分類目錄,目前已為201個國家(地區(qū))和經濟聯盟所采用,涵蓋全球國際貿易量的98%以上,各國越來越多地將協調制度商品分類技術作為實現本國產業(yè)和貿易利益的重要手段。隨著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快,協調制度在我國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,現行的關稅及國內稅的征收、原產地管理、進出口許可證管理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優(yōu)惠措施、反傾銷、反補貼、貿易保障措施、軍控、防核武器擴散、檢驗檢疫和環(huán)保管理以及我國實施的其他各類非關稅措施,均已廣泛采用了協調制度公約所確定的商品分類目錄。(摘自經濟日報)